[记者] [2017-09-18 10:08:22]
记者: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您觉得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我们在回望历史的同时能从中看到未来的什么趋势?
|
[嘉宾] [2017-09-18 10:10:45]
吴颖民:恢复高考跟改革开放基本是同步的,我们过去教育的基本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现在看来,这个对于学校培养人才来说,显得太笼统抽象了。我们必须把目标再明确细化。
教育有不同的阶段,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等,在这么多个教育阶段中,每个阶段对于德智体美劳的要求都不一样。对于“德”的评价,我们过往通常都体现在老师的评语上,如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等等,空话、套话多,千人一面。对于“智”的评价,考试成绩成为唯一标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钻研精神等无从体现。 去年,教育部颁发了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这也反映出在培养目标和方向上,国家也在进一步细化,改变过去的单一性,从而更具操作性和可监测性。比如,初中毕业的孩子要达到什么要求和能力,这些都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而详细列出。 |
[记者] [2017-09-18 10:12:01]
记者:一直以来,您身边不乏学霸,但您个人会更偏爱哪一类型的学生?
|
[嘉宾] [2017-09-18 10:14:19]
吴颖民:学霸是一个总分概念,目前选拔体制有一定的稳定性,能适应体制要求的学生就能拿高分,受宠爱,但如果体制变了,原来的高分考生未必还是优秀生了。所以,我个人会更喜欢“求知欲更强,爱琢磨问题,有韧性,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怕苦,不怕累”的学生。
现在我特别强调“适应性”,并不是指机械地适应现行体制,而是培养对新事物新挑战的敏感性适应性,比如,你有很好的思维能力,过去没有学过的知识,能快速找到入门方法并加以掌握。 |
[记者] [2017-09-18 10:18:36]
记者:作为广州中学的首任校长,您对广州中学未来的五年是如何规划的?
|
[嘉宾] [2017-09-18 10:20:14]
吴颖民:广州中学要做到名副其实,不仅要有现代味,还要有广州味。现代味就是按照现代教育基本思路,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未来教育发展的若干教育观点,国家核心素养纲要都要贯彻到办学里面,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也要反映在人才培养中。同时应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师生互动、家校合作的方式。广州味是什么?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务实、进取。我们将会把广州中学建成一所未来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应未来的发展。我们要走访各所大学,建立更多的战略合作,希望更多大学关注广州中学发展,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机会与大学老师接触,和大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研究。
|
[记者] [2017-09-18 10:22:58]
记者:谈到敢为人先,广州中学会在哪些方面有新的突破?
|
[嘉宾] [2017-09-18 10:24:09]
吴颖民:我现在还在做顶层设计,我的办学思想落地也需要有一个过程,最大的压力就是社会的期望值太高。教师从观念到技能的转变和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老师要能够更好地落实我们需要的改革,也需要一个培训的过程。我们会推进选课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实行走班制,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发展需求,努力落实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推行学分制和免修制,只要学生学科考试达到学校规定的级别时,可以免修该门学科。这样学生就可以重新分配自己的时间,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去规划自己的学习。
|
[记者] [2017-09-18 10:26:00]
记者:与世界接轨几乎是现在大多数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广州中学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
|
[嘉宾] [2017-09-18 10:28:42]
吴颖民:我们正在校内规划一个留学生公寓,将来可以接受国外姊妹学校的学生前来交换学习。以前,我们一谈到国际交流,通常都是单一的自己的学生走出去,但交流应该是双向的。我们准备按照美加、澳新、欧洲、东南亚等不同区域来建立若干姐妹学校,争取每年都有短期的交换访学时间,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机会与国际学生一起进行文化交流,推动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从而更好地取长补短。
同时,好的国外课程如果经过国家审定后,可以引进来,如开设一些国外大学的先修课程,让学生在升学的选择上更加多元化。 |
[互动问答开始]
[网友] [2017-09-18 10:35:50]
近年来政府在教育投入越来越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也更广了,但家长对教育的焦虑有增无减,您认为症结在哪里?
|
[嘉宾] [2017-09-18 10:37:12]
吴颖民: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让孩子在基础教育的阶段,更多地涉猎不同的领域,让他的生活体验更丰富,让他更快乐,能够接触到各种领域的东西,打开他的知识面,让他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更强烈。我们讲多元智能,各个领域的广泛涉猎,这些是智力的问题;而非智力的问题则要注重习惯培养,做什么事情都有规矩,定时起床,吃饭,做作业,上学,做什么事情,有头有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锻炼习惯、作息习惯,好习惯就有好未来。
|
[网友] [2017-09-18 10:39:17]
近几年来广州各种名校教育集团不断涌现,您认为这样的举措能有效缓解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吗?
|
[嘉宾] [2017-09-18 10:41:24]
吴颖民:政府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方面确实下了大力气,但我不认为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问题。或许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强化家长的名校意识。追完区级名校,会追市级名校,继而追求省级名校。总体而言,名校的资源永远是稀缺的。政府更应该让大家达成一种教育的共识,让学校百花齐放,让家长从一味追求名校的怪圈中解放出来,从而去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学校,这样才是每个孩子应该享受的最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