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省市工作部署,落实“办全运、提品质”要求,天河区于今年第二季度,在辖内开展了建筑工地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行动严格对照“排查问题、集中执法、长效治理”目标,聚焦问题、重拳出击,推动建筑工地垃圾分类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分类准确率大幅提升。
全域覆盖,精准执法筑牢防线
天河区垃圾分类执法专班联合各街道,对全区149个建筑工地(含15个全运会场馆周边省级重点项目)进行地毯式排查,详细记录11项关键指标,精准梳理出120项突出问题,形成问题清单。聚焦“未履行管理责任、违规投放处置”等核心问题,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29人次、执法车辆295辆次,立案查处违规行为120宗(个人110宗、单位10宗),罚款2.46万元,有效遏制混装混运现象。累计抽查工地74个次,发出交办、督办通知书12份,推动问题整改完成率达100%,确保行动“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聚焦痛点,全链条管理提质增效
紧扣执法重点清单,推动分类投放、收集、处置各环节提质增效。针对排查发现的设施短板,强力督促工地升级改造,设施配置达标率由68%跃升至100%;严格核查收运合同,推动工地与有资质单位签订规范协议,明确分类收集、密闭运输等要求;严查餐厨垃圾违规处置,落实“渣水分离、油水分离”要求,查处3起违规排放行为。
借力全运,城市品质与治理效能双提升
聚焦全运会场馆周边,黄村街奥体中心改造工地通过建设封闭式垃圾棚、定时冲洗等措施,实现“施工不扰民、环境更整洁”。建立日常巡查结合随机抽查机制,复查整改达标率保持100%。推动管理模式从“专项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
下一步,天河城管将持续发力,将全运会保障标准转化为日常规范,对重点工地开展“回头看”,加强日常监管。多形式普及分类知识,提升企业、工人环保自觉,让分类成为新风尚。加强部门联动,探索执法新模式,确保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链条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