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好《广州市天河区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3年)》,沙河地区妇联坚持在党建引领下,不断优化沙河街妇女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系服务妇女的优势,广泛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发动辖内妇女积极参与家风建设和社区服务等工作,努力争创“巾帼示范岗”,激励沙河广大妇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一、党员带头先行,筑牢战斗堡垒
水荫四横路社区的翟远芳阿姨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休的无军籍职工。从广州军区政治部幼儿园退休后,翟阿姨仍然以党员和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巾帼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坚持看书学习,热心参加社区各类公益活动,家风优良,是水荫四横路社区的巾帼“党员标兵”。
(一)巾帼党员示范引领。作为一名老党员,翟阿姨觉得非常自豪,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她从学生时代就立下的志愿,入党后一直把党员标准当做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水荫四横路社区正在创建标杆社区,翟阿姨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社区的各项事业,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学习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各类公益活动。近年来,翟阿姨把收到的无军籍职工八一慰问金和春节慰问金均用于自愿多缴党费、社区慈善基金和认领微心愿。在翟阿姨这类党员的示范带动下,辖内越来越多妇女们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二)致力幼教倾心育人。翟阿姨在幼教工作岗位上30多年,始终如一奉献幼教事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全心全意照顾护理学生,曾获“全军优秀教育工作者”“广州市优秀园丁”等荣誉。2008年翟阿姨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白云区一所幼儿园的筹办,曾担任名誉园长,坚持不收费用、不要股份,并捐赠了一批教学用书。面对旁人的疑问,翟阿姨回应道:“我是做教育的,不是搞经商的,只要为了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愿意继续付出。”
(三)伉俪情深共筑家风。翟阿姨的丈夫陈照华教授是杰出的扬琴演奏家、教育家和扬琴改革专家,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专业扬琴人才,曾入选《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陈教授事业上的成就离不开翟阿姨背后的支持与陪伴,他们几十年相濡以沫,陈教授曾将其从教三十周年师生音乐会献给翟阿姨。家风优良,夫妻二人不计付出、不逐名利,为培养学生自掏费用,翟阿姨还曾协助陈教授,将大批文本资料、音像资料、教学工具等赠予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在陈教授逝世后,翟阿姨仍继承陈教授遗志,大力支持扬琴教育事业,继续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
(翟远芳阿姨参加水荫四横路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巾帼担当作为,助推民生微实事
新一街社区70岁的潘丽群阿姨,是社区内有口皆碑的“巾帼模范”,从1982年开始一直居住在沙河新一街16-24号牛奶厂宿舍小区。“街道和社区在大力推进民生微实事,我们作为每个小家的‘女当家人’,也要为社区这个‘大家’的建设搭把手、出份力。”在街道和社区妇联的带领下,退休后的潘阿姨为了小区的一件件“民生微实事”可谓是“操碎了心”。
(一)集资安装旧楼扶手。小区里都是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的条件,居住在这里的大部分都是牛奶厂退休的职工,老年人居多。潘阿姨为了大家居住的更加安全和谐,征求小区大多数居民的意见,了解到老人们迫切想要安装扶手,便动员大家集资安装。“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党和政府,小区是我们的家,我们要主动作为,不能‘等靠要’”。就这样,潘阿姨通过上门动员劝说,共商举措,筹集了1万多元资金,多方比价确定施工队,今年在4个楼道全部安装扶手,惠及小区55户居民,解决了老人上下楼的难题。
(二)保障小区安全卫生。“我们小区没有物业,但小区环境不比有物业的小区差,我每天下楼扔垃圾时,也顺便把楼道也打扫一下。”潘阿姨自豪的说。据了解,潘阿姨几乎每天都会看看楼道、小区各处是否有垃圾、杂草,楼道若有占道摆放,她也会耐心劝导,普及占用楼道的风险隐患。在她的带动下,小区居民也养成了看到公共区域的垃圾及时清理、不随手扔垃圾、不占楼道乱堆放的好习惯。
(三)牵头定期维修化粪池。牛奶厂宿舍小区老旧,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健全,2022年春节前,小区化粪池突然泄露,居民们苦不堪言。“妇女也是‘半边天’,不能让小区‘臭味熏天’冲淡了年味。”潘阿姨顾不上做年夜饭,第一时间邀请维修工人修好了化粪池。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化粪池泄露问题,潘阿姨动员居民集资成立维修基金,每年定期检修化粪池,从此再未出现化粪池泄露问题。
(潘丽琴阿姨向西街社区工作人员提关于民生微实事的意见建议)
三、志愿者无私奉献,构建暖心社区
西街社区的何凤娇阿姨是社区乃至街道有名的“热心肠”,2010年开始在社区当志愿者,一直坚持到现在,在志愿者岗位上十几年如一日,2019年被天河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天河好人”称号。何阿姨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事务,热心帮助他人,她的默默付出为邻里筑就爱的港湾,她的无私奉献让社区变得更加暖心和谐。
(一)社区的“好帮手”。何阿姨50岁从铁路公司退休,52岁开始在社区当志愿者,她把原来对工作的热情继续放在社区大大小小的事务上,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爱国卫生运动、垃圾分类宣传、登革热防控、维持交通秩序、慈善义卖等活动。经常随叫随到,或者主动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加班。家人调侃她社区才是她家,家是她的旅馆。何阿姨说,“社区任务重,工作人员非常辛苦,经常加班加点,我想多帮他们减轻点负担。”
(二)邻里的“贴心人”。何阿姨时刻关注身边人的需求,当邻居们碰上急事、难事时,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有次下大雨,何阿姨看到有位80多岁的老人摔了一跤,毫不犹豫抱起老人送回家,并帮老人换好干净的衣服,在自己家煮好饭菜送过去给老人吃,老人的子女知道后非常感激。无论是帮助工作忙的邻居照看小孩,还是为生病的邻居送去温暖的关怀,她都尽心尽力,用实际行动诠释“远亲不如近邻”。
(三)爱心的“传播者”。“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得知社工站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多,今年5月开始,何阿姨还加入了沙河街社工站当志愿者,并通过沙河街志愿服务微信群、广州公益时间APP等途径报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西街社区和社工站经常能看到何阿姨忙碌的身影。帮独居老人打扫卫生、送饭、买菜,陪老人聊天、看病,与社工一起上门询问并收集居民需求,在他人情绪低落时耐心开导等等。何阿姨的善举如同温暖的阳光,也激励着更多人传递爱心,共同打造更加美好和谐暖心的家。
(何凤娇阿姨陪同独居老人去银行办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