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长者助手 繁体版 英文版 EN 登 录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天河动态 > 媒体聚焦

近百志愿服务站穿“降温外衣”

发表时间:2025-11-05 13:34:45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量: -
A+ A+ A+

  讲解赛会信息、参与手语服务、无障碍引导培训,残障人士从“受助者”到“助人者”;全市近百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穿上科技“降温外衣”;赛会志愿者“小海豚”以饱满热情投入到每一场赛事中……

  11月3日,“全运年·看广州”采访线参访活动举行。记者走访发现,随着十五运会开幕式临近,广州全城志愿服务“热力升温”,“小海豚”们已巧妙渗透城市肌理,融入大街小巷。

  城市志愿服务站焕新

  在天河体育中心南门场馆城市志愿服务站,两名大学生志愿者正身着“红马甲”笑迎来来往往的市民,为他们解答赛会信息,提供便民服务。

  这一场馆城市志愿服务站位于天河体育中心南门的核心地段,于10月29日高标准搭建完成。该站点直接服务于天河体育中心这一城市地标性场馆及周边区域,是保障重大赛事、文体活动和日常人流服务的关键节点。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张翠萍是天河体育中心南门场馆城市志愿服务站志愿者,她告诉记者,这几天有不少市民游客前来咨询,他们也会积极为其解答赛会信息和进行旅游指引。“我们将服务到12月,如果后续有需要还会继续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志愿者服务站内凉爽舒适。除了近日天气原因外,志愿服务站外层的“防晒降温外衣”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在全市近百个城市志愿服务站建设升级工作中,由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研发的微纳米级被动式制冷涂层技术被广泛应用。喷涂面积约5000平方米,在全运会志愿服务演练及赛时上岗期间预计能提供50万瓦的制冷量,节约38万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0余吨。

  该项目在全国首次实现同类型涂料在城市志愿服务站上的应用。赛会后,部分城市志愿服务站将转型为社区服务站,持续开展志愿服务,实现项目可持续性。

  志愿服务融入街头巷尾

  在陈家祠志愿者广场,岭南文化与全运服务实现了交融。120名来自各行业的志愿者,从学生到退休人员,用专业培训保障服务质量。他们既提供赛事咨询指引,又开展广府文化导赏,还有听障志愿者以手语传递赛事热情。

  记者了解到,陈家祠志愿者广场城市志愿服务站依托陈家祠志愿者广场陆续开展多场丰富多彩的城市志愿服务活动。

  听障志愿者参与无障碍服务;党员志愿者提供文化讲解;学生志愿者进行城市指引……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活动中,该站点注重发挥不同群体的优势,体现“现代包容服务”理念。

  走进广州市团校,各项志愿者培训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据了解,由一个机构独立承担全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属全国首例。

  据了解,目前十五运会开幕式志愿者培训正在有序推进。10月—11月,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组织广州地区16所高校28个校区2300多名十五运会开幕式赛会志愿者领队老师、志愿者骨干、志愿者开展十五运会开幕式志愿者培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关闭
    手机版
    粤商通
    穗好办
    • 天河政府网
    • 广州天河发布微博
    • 广州天河发布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