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天河区境地理坐标东经113°15′55″~113°26′30″,北纬23°6′0″~23°14′45″″。区域范围:东到吉山狮山、前进深涌一带,与黄埔区相连;南到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到广州大道与越秀区相接;北到筲箕窝,与白云区相邻。
【行政区划】天河区行政区域总面积137.38平方公里,辖有21个行政街:沙河街(1950年7月成立,以行文批准为准,下同)、五山街(1950年成立)、员村街(1960年7月成立)、车陂街(1981年5月成立)、石牌街(1987年3月成立)、天河南街(1992年10月9日成立)、林和街(1995年8月11日成立)、沙东街(1995年8月11日成立)、兴华街(1995年8月11日成立)、棠下街(1997年11月18日成立)、天园街(1999年9月30日成立)、冼村街(1999年12月29日成立)、猎德街(1999年12月29日成立)、元岗街(1999年12月29日成立)、黄村街(1999年12月29日成立)、龙洞街(2002年12月成立)、长兴街(2002年12月成立)、凤凰街(2002年12月成立)、前进街(2002年12月成立)、珠吉街(2002年12月成立)、新塘街(2002年12月成立)。
【经济发展】根据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6614.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亿元,同比下降30.7 %;第二产业增加值561.23亿元,同比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6051.30亿元,同比增长1.5%。
一是重点产业支撑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887.62亿元,增长6.6%,占GDP比重28.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429.25亿元,增长9.3%,占GDP比重21.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对经济发展支撑有力,合计占GDP比重48.5%,增加值分别增长9.1%、9.8%、4.1%。
二是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全区税收收入913.65亿元,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16亿元,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4%。新增企业10.5万家,企业总数突破60万家;新增“四上”企业1810家、总数突破1万家,新增数量和总量均居全市首位;新增设立外资企业1948家、增长17.3%,总数全市第一。
三是消费市场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3.48亿元,占全市比重19.1%。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平稳增长,1-11月(错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4.0%,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增长23.3%。限额以上饮料类、日用品类和烟酒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7.7%、5.3%和4.6%;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改善类相关商品消费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和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4.9%、20.9%和12.7%。
四是科技创新活力增强。新增科技类企业2.8万家、占全市35.4%。1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企业入选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单。全区11项成果获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超二成,84项成果获2023年省科学技术奖、占全市超一半。出台高质量发展重点人才激励办法,4人入选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发放人才绿卡228张,紧缺急需人才入户800人。
【历史沿革】1985年5月24日,天河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从广州市郊区分出,成为广州市辖行政区。新建区时,有两镇四街:沙河区(镇)(含同和乡、京溪乡)、东圃区(镇),以及沙河街、五山街、员村街、车陂街。当时面积102.5平方公里,人口20.04万人。此后辖区经过多次变化。1987年9月,同和镇(由同和乡和京溪乡组成)划归白云区管辖。1992年4月,杨箕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1994年2月,原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凤凰农工商公司属下的柯木塱、渔沙坦两行政村划归天河区。1994年8月,沙东村二队(自然村)从东山区划归天河区。2000年9月,原属广州市新塘农工商公司的新塘、沐陂、凌塘、玉树4个行政村移交给天河区。2005年6月7日,登峰街和杨箕村划归越秀,新塘街的玉树村划归萝岗区。随着天河区城市化的发展,乡村逐渐由行政村改设行政街,2002年12月,沙河镇和东圃镇撤销。
【地形地貌】天河区地势分三个区域:北部是以火成岩为主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222~400米;中部是以变质岩为主构成的台地区,海拔30~50米;南部是由沉积岩构成的冲积平原区,海拔1.5~2米。全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形成低山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三级地台。其中,丘陵28.41平方公里,占20.72%;台地21.85平方公里,占15.94%;平原(包括冲积平原、宽谷、盆地)86.84平方公里,占63.34%。
中部台地区地质较为复杂。元岗天河客运站至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地下有花岗岩残积土层,遇水极易软化崩解。五山地下有孤石群,硬度非常高。瘦狗岭地下断裂带(农科院幼儿园地下16米)有急流地下水。
北部低山大体以筲箕窝水库为中心分东西两面排列,并以此为天河区与萝岗区、白云区分界。全区最高处为大和嶂(391米),位于北部,山脊分界处南北分别为天河区渔沙坦村与白云区太和镇。以大和嶂为基点往东与萝岗区的分界主要有杓麻山(388米)、凤凰山(373.3米)、石狮顶(304米)等海拔261~388米的11个山头,往西与白云区分界主要有洞旗峰(312米)等海拔147~312米的9个山头。筲箕窝水库以南有火炉山(322米)。北部中央低处形成筲箕窝、龙洞和华南植物园等水库、宽谷和盆地。中部台地从东到西分布有吉山台地和五山台地。五山台地中有突出的瘦狗岭(131米)。南部冲积平原分布在广深铁路以南珠江沿岸前进、车陂、员村、石牌、猎德一带,并有7涌一湖。7涌从东到西依次为深涌、车陂涌、棠下涌、程界涌、潭村涌、猎德涌、沙河涌。7涌均由北向南流入珠江。一湖是天河公园中心湖。南临珠江,江岸线11公里。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1991年起,天河区由于城市化,耕地平均以每年1000亩的速度锐减。天河区尚有地形坡度大于25度难于利用的低山丘陵土地42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区东北部。
·地下水资源·天河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其中,已开发的有珠村矿泉水、龙眼洞矿泉水、凤凰山矿泉水,但产量不大。珠村开发的“珠碧泉”矿泉水,龙洞广州天河天然矿泉水厂开发的洞旗峰矿泉水。1997年起,柯木塱长寿村地下纯净水得到大量开发。1996年11月,发现从龙眼洞到太和帽峰山一带约200平方公里的地下有大量水源,水质为偏硅型,低钠、低矿化度,口感好,日开采量可达9099立方米。此外,从天河北路到瘦狗岭一带地下有温泉水源,水温达36℃,有丰富的偏硅酸、氟、铁等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医疗作用。尚未开发的还有位于沙河禺东西路军体院一带的矿泉水源。此外,新塘、吉山、龙洞、渔沙坦一带丘陵台地有百年井泉。
·矿物资源·铋、钨。分布于龙眼洞南社水冲岭、白虎窿一带,深窿、大窝、崩岗等处也有。1956年国家在此开办金属矿物场,开采矿石两年后停办。
铝。分布于马坑园村东侧,表土层一米以下的土壤是一种黑白混合泥。因其含铝量高达23%~28%,被称为铝质泥。储量不详。20世纪60年代开采,加工成泥粉,出售给车陂水厂和郊区铝厂,数量已超过15000吨。水厂用于深沉水中的杂质;铝厂则用于制取硫酸铝。20世纪80年代停采。
岩石。岩石资源以花岗石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岑村火炉山和龙眼洞的洞旗峰一带。早在1951年,火炉山就有东升石矿场开始采石。至1991年,火炉山下有市东升石矿场、凌塘、新塘等石材场,洞旗峰下主要有市派安石矿场和龙眼洞石场,还有元岗、长湴等石材场,大小石场共44个。1995年后,为保护生态环境,石场陆续关闭。
·地下木材资源·长湴村往东一带有地下林木。长湴,古时是沼泽地,因泥湴过膝得名。据说地下六七米深处有古河道和林木。20世纪60年代很多村民采掘深至2.5米时发现泥层中尚有未腐透的乔木。
【人口概况】
2023年,天河区年末常住人口223.80万人,增长0.7%;年末户籍人口109.47万人,增长2.1%;户籍人口出生数0.98万人,出生率9.5‰,死亡率4.1‰,自然增长率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717元,增长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