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天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河区总工会、天河区人才工作局联合主办的天河区“技能筑梦·匠心传承”2024年天河区职业技能竞赛圆满结束,400多名选手参加比赛。
本次竞赛设置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茶艺师等6个工种,项目涵括了广州市紧缺工种、新职业新工种及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每个项目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促进各行业人才提升技能,实现个人梦想和目标。
聚焦新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与时俱进 近年来,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6批次93个新职业,其中包括健康照护师、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工种。随着产业结构变化,天河区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能力建设,大力开展新职业培训特别是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天河区人社局连续两年在技能竞赛项目设置了数字技能项目,吸引了逾百名数字职业从业者踊跃参赛。 今年,还特别新增健康照护师生活服务类的新职业项目,且是市内区级首次承办该竞赛项目。为提高竞赛的格局与实效,聘请了技能国赛、世界技能大赛裁判凌老师担任本竞赛项目的裁判长。 本次健康照护师竞赛不仅考核选手们健康照护基本功,还模拟了养老机构、医院真实场景,选手们需要用无微不至的职业素养,将生活照护、应急处置、对症护理、心理支持、职业安全与防护等贯穿于照护服务全过程中。 针对新职业竞赛考点,凌老师在开赛前组织选手们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帮助选手进一步了解健康照护师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赛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操作技巧、全面学习竞赛相关规则,更好地备战竞赛。 与时俱进的竞赛内容不仅有效地促进新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最大程度被企业作为人才选拔参考,增强了比赛的实践意义。 去年保育师竞赛项目获得一等奖的陈老师,借助竞赛平台,经过不断的历练与自我提升,从一名竞赛选手摇身一变成为了今年竞赛的裁判员之一。由参赛者变成了裁判员,陈老师表示:“去年的技能竞赛给了我强大的信心力量,身份的转变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让我在职业生涯上有了质的突破,真有点破茧成蝶的感觉。” 共建人文湾区,穗港澳三地选手同台PK 本届竞赛不仅紧扣新职业新工种设置竞赛项目,还首次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州茶艺(天河)。竞赛赛场链接天河区高校和商圈,提供了一个“以技会友”的交流平台,现场来自穗港澳三地茶行业的精英进行技术比拼,参赛选手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场竞争比武,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据天河区人社局介绍,符合条件的穗港澳获奖选手也可获得职业技能证书,这是配合市推进穗港澳职业资格认可、落实市穗港澳合作交流等工作的重要举措。接下来还会进一步深化支持港澳就业群体来天河区创新创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紧贴新生代培训需求,培育青年新职业技能人才 为落实落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助力青年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天河区人社局针对以往高校毕业生培训需求与传统免费培训课程不匹配的服务痛点,如今把新职业新工种引入高校生等青年群体技能提升领域,联合辖内IT行业培训机构、企业开展多项数字技能类培训项目。 今年以来,结合数字技能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组织了人工智能写作绘影技能公益课活动、AIGC人工智能生成技术、JavaWeb实战——电商数据可视化实战工种等技能培训课,吸引辖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参加,以技能赋能高校毕业生就业,拓宽就业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7名学员参加人工智能短期培训班学习后,报名市二类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获得“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等级高级证书,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标。 强化政策落实,为新职业群体保驾护航 天河区人社局一直以来重视关注新业态新职业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培训服务,持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按规定落实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及人才激励政策,优化新职业从业者创业、就业政策环境。 今年将全力落实做好项目制培训计划,开设电子商务师、养老护理员等8个工种技能培训,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推进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此外,坚持以用为本,建立健全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产业工人评价新模式。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动龙头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开展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评选。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行动,引导企业、培训机构、院校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社会评价申报。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向,人工智能领域蓬勃发展,天河区将整合线上和线下培训资源,支持辖内企业、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开设人工智能、AI类培训项目。积极探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AI方案,开展多种类型的人工智能人才联合培养,创新培养机制。尝试开设人工智能类职业技能竞赛,竞赛内容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为人工智能等前沿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