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是广州市第一个区级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指导意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等7部分内容。为提高操作性,《指导意见》还配套了《社会力量运营承接主体资质条件》《天河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标准》《社会力量运营禁止性规定》《天河区公共文化设施延伸类公共文化服务指南》《天河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等5个文件。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共建
鼓励支持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点。但现实中,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普遍存在服务供给单一、专业水平不高、场地服务效能较低、经费不足等问题。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补齐文化发展短板?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变得尤为重要。鉴于此,近年来国家层面多次出台文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和管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一步步优化升级,使得“进一步强化社会参与”成为了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天河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
此次天河区出台《指导意见》正是紧跟国家步伐的举措,着重在社会合作运营上进行改革创新,以探索可持续性运营模式为牵引,通过整体合作运营、项目合作运营等方式,鼓励支持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强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据了解,在制定《指导意见》的过程中,天河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共建”的原则,兼顾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属性和群众需求,突出政府的主责主业,同时对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分类,“成熟一个、推动一个”,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探索可持续性运营模式,并通过限定承接主体的资质条件、绩效评价等方式,强化风险管控,坚决防止“一刀切”“一放了之”。
增加供给、激发活力、提升品质、降本增效
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焕发新活力
据悉,早在《指导意见》出台前,天河区就在综合参照其他城区做法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推出了天河湿地文化角、猎德清和里等一批亮点特色突出的新型文化空间。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正源自于一段时间的坚实积累与实践探索,注重将好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制度。
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第一名——天河湿地文化角
除此之外,《指导意见》还充分总结了以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天河湿地文化角为代表各类创新试点的成功经验。天河湿地文化角融合了天河区图书馆天河科技园分馆和与亨美术馆,秉持“创新,环保,多元”的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该空间坐落于天河湿地公园,露天场地有草坪绿荫、湖畔长廊、观景平台等,室内场地有方馆、圆馆和几处小筑,为民众提供艺术展览、图书阅读、美学体验、艺术表演等一站式文化服务。天河湿地文化角先后举办《再寻“他者”——第七届广州三年平行展》《方楚雄书画作品展》《“长流不息”饶宗颐艺术经典欣赏》《美育公教活动》等近百场活动,服务群众近35万人次,带动天河湿地公园成为城中火热的网红打卡点,并一举荣获国家级“2022年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展示活动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类)第一名、最佳设计/运营机构”、广东省级“2022年广东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广州市级“2022 年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项目(优秀案例)”等逾十项荣誉。
同时,《指导意见》还明确,在坚持公益的前提下,承接主体可开展延伸类公共文化服务收费项目,保障承接主体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如天河区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采取合作共建的方式,通过合同约定服务内容,引入社会专业力量运营,在保障供给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遵循“补偿合理运营成本”的原则,以收费形式开展延伸类公共文化服务,推动项目可持续性运营,确保大剧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只升不降。
天河区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
天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
希望该《指导意见》发挥“增加供给、激发活力、提升品质、降本增效”的作用,为天河区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让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让更多懂文化、热爱文化事业的专业人士进入公共文化事业,进一步做好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区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