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长者助手 繁体版 英文版 EN 登 录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商环境 > 投资指南 > 发展规划

关于广州市天河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表时间:2021-06-30 16:55:15 信息来源:区发展和改革局 浏览量: -
A+ A+ A+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执行区第九届人大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年度主要指标达到预期目标,“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一)疫情防控卓有成效,生产经营全面恢复。

  1.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迅速构建区、街、社区(村改制公司)、网格四级疫情防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四早”防控要求,累计排查重点人员9.3万人,居家隔离2.5万人、集中隔离3.5万人。严密实施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累计接待入境旅客4万余人。全年连续259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连续248天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生产秩序恢复有力有序。第一时间成立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广州市天河区推进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工作总体方案》,全面落实复工复产“五个一”工作机制和“1+2+3”政策体系,组建金融、人力资源、法律服务等“援企”联盟,千方百计利企援企稳企安企,“四上”企业复工复产速度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切实做好防疫物资保障,迅速在全球范围开展物资采购,免费或平价向企业、困难群众提供口罩超千万个,防疫物资生产取得零的突破,推动4家企业转产。

  3.企业帮扶精准有效。出台“暖企15条”、“数字经济10条”等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政策举措,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3.4亿元,区属国有、集体物业累计减免或缓收租金1.4亿元。兑现“1+1+8”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资金5.5亿元,发动金融机构为辖内企业精准投放纾困资金超100亿元。修订出台《天河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集聚全区资源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六稳”“六保”扎实推进,经济运行经受住疫情考验。

  1.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下称GDP)5312.8亿元,增长2.7%,总量连续十四年全市第一。在减税降费超140亿元的情况下,实现全口径税收收入85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2亿元。新增“四上”企业1076家,占全市18%,全市第一。数字经济“底盘”加快夯实,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07亿元,增长11.2%,占全区GDP比重达17.1%,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7%;建成5G基站6169个,基本实现5G网络全覆盖。

  2.“六稳”工作扎实推进。投资实现较快增长,136个区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5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51.9%,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综合施策稳金融,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12类金融行业纳入常态化监管,清退30家网贷机构。外经贸发展总体平稳,进出口总值增长4.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9%。提振信心稳预期,积极帮扶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渡过难关,消费恢复不断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7.4%,降幅逐月、逐季收窄,网上商品零售额逆势增长28.4%,天河路商圈2021年元旦假期客流量超700万人次。

  3.“六保”任务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取得实效,受理审核就业创业补贴3.68亿元,推出全市首个线上公益招聘平台“天河企聘”。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04万人。市场主体稳中有升,新增企业11.9万户,增长35.7%,占全市的27.9%;实有企业40.9万户,增长25.5%,占全市的25.8%;迁入企业增长25.9%,迁出企业减少12.2%。粮食和能源安全保障力度加大,完成8万吨年度粮食储备任务,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综合能源项目等加快推进。基层运转保障有力,坚持预算安排“三保”支出优先顺序,“三保”预算保障率100%。

  4.重大平台建设提速推进。在市支持下全力打造天河中央商务区“四个出新出彩”示范区,天河中央商务区获评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服务贸易出口额11.1亿美元,增长8.8%。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建设全面提速,完成投资165.2亿元,增长1.2倍;东区新完成国有土地签约5宗。天河智慧城聚焦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两条主线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核心区控规调整加快推进,新出让土地3宗,引进企业超300家;天河智谷片区产业导入加快,新出让土地11宗,引入玖的数码等一批高新高质高端总部型企业,总投资超70亿元。天河高新区正式挂牌。白云山南麓(沙河)片区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已形成阶段性成果。

  (三)深化改革迈向纵深,创新动能加快成长。

  1.全力参与“双区”建设。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区建设,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科技并购协会。实施港澳青年来穗发展“5乐”行动计划,4个创业基地获评广州市港澳台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投入使用,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获“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集体奖项,累计服务接待港澳青年超8000人次,帮助近160家港澳青年企业落户广州。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与兄弟城区在产业、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对接合作。

  2.创新引领成效显著。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25家,占全市25%;4家企业入选2020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26家企业入选广州“独角兽”和“未来独角兽”企业,分别占全市57%和38%。创新载体能级不断提升,3家实验室入选首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占全省30%;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新增市登记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5家。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专项政策,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天河先导区正式投入运营,“一赛一节一基地”创新生态体系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促进成效显著,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53.6%、54.1%,获评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

  3.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区属国企整合重组有序推进,印发实施区属国企改革方案,研究组建区城市更新公司。“村改居”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向纵深迈进,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三个一肩挑”工作基本完成。街道体制改革、城市维护管养体制机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一盘棋”大招商和企业服务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四)“四个出新出彩”纵深推进,城区活力持续提升。

  1.综合城市功能优化提升。交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新开工地铁站点5个,柯木塱南路等3条道路建成通车,华观路西延线、车陂路北延线、科韵路北延线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5个品质化提升项目、8个道路交通拥堵点整治项目顺利完工。城市更新扎实推进,出台三年实施计划、五年行动方案、十年改造规划,冼村改造签约率达98.56%、已签约房屋拆卸率达98.18%,新塘新合复建住宅全面封顶,棠下新墟复建房完成规划验收,吉山改造正式启动。完成老旧小区微改造28个,核发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许可374宗,整治提升专业批发市场18个、村级工业园27.9公顷,治理违法建设409.6万平方米。

  2.文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文明建设走在前列,建成24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幸福天河”建设卓有成效,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并荣登榜首。文化惠民深入推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30余场,成功举办首届天河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数字创意展、第四届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文化产业稳步发展,集聚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47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超400亿元,15家企业入选“2020广州文化企业30强”。率先出台电竞产业发展规划,《第五人格》《梦幻西游》两大本土职业联赛联盟落地。

  3.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金融业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1%,占GDP比重超20%,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6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稳向好,出台软件业发展五年规划,规模以上软件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90.8亿元,增长9.2%。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人力资源、咨询与调查等百亿级细分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商贸业提质升级,新增广州首店56家,举办直播带货节天河分会场活动,推动直播电商与专业批发市场、“夜经济”、传统商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新增总部企业18家。

  4.营商环境改革深入推进。全面落实市营商环境3.0改革要求,推行政务服务提速等五大工程共109项具体措施,在赛迪营商环境百强区榜单中排名第一。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一网通、半天办、一窗取、零成本”;区级政务服务事项100%可网办、100%可自助办;工程建设项目“一窗受理”,简易低风险项目建筑许可办理手续压缩至6个、天数压缩至28天,小微企业水电气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成本。大力推进信用信息融合共享,构建和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联合奖惩措施落地。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1.美丽天河建设不断加快。启动美丽村居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东北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蓝天保卫战取得实效,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首次全面达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中心城区排名第一。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大观净水厂建成投入使用,珠江猎德断面水质总体达IV类,全区30条黑臭河涌消除黑臭并通过“长制久清”评估,建成碧道11.7公里。提前完成白云山还绿于民濂泉路通道(天河段)升级改造。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城中村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在全市建设干净平安整洁有序城市环境评价中获评A档第一名。

  2.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面推进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建设,医养结合深入推进,建成护理站16家,13家被列入市试点护理站,全市第一。建立健全婴幼儿照护体系,成立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正式开放运营。强化底线民生保障,及时足额向困难群众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约3252.2万元。加强应急管理和消防能力建设,创建综合减灾社区50个。

  3.教育、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普惠性幼儿园供给力度加大,新增公办或集体办幼儿园(园区)18所,增加学位5850个,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7.8%。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清华附中湾区学校落户天河,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正式招生,执信中学、八十九中新增北区建设不断加快。持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大力支持社会办医,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49家。

  虽然我区经济发展逐步恢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际宏观不确定性增大,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难度加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压力仍将持续,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还需持续优化。二是新旧动能转换仍需加快。传统商贸、文化旅游等行业持续低迷,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强大支撑。三是科技创新潜力仍未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技术和产业发展优势,缺少具有强大引领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四是城市治理任务依然繁重。大气、水环境治理成果还需巩固,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工作离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还需持续发力。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建议

  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要切实把规划的战略部署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2021年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1+4”工作举措,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机遇,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以“四个出新出彩”引领各项工作全面出新出彩,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全省全市前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根据以上工作思路,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出我区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为实现发展目标,建议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创新驱动,扎实推进科技强区建设。

  1.提质升级创新平台。把握广州科技创新轴建设机遇,持续提升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科韵路软件业集聚区创新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策源地。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争取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支持华南理工大学粤港澳光电磁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吸引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深入实施“天河优创”计划,推动科技企业孵化育成载体量质齐升,力争国家级孵化育成载体数量突破30家,孵化育成载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800家。

  2.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营造“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高地”的创新主体格局。引导大中型骨干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4%。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通过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企业超2100家。

  3.优化完善创新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高标准运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争取技术合同成交额超500亿元。建立健全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天河先导区等人才创新发展平台优势,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继续办好广州国际创新节和“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优化提升“天英汇”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建设,力争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02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220件,完成专利权质押融资10亿元以上。

  (二)聚焦提质升级,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1.优化提升重大产业平台。全力打造天河中央商务区“四个出新出彩”示范区,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全年引进3个百亿级重点产业项目、10个500强企业项目、新增1栋十亿元税收楼宇。全力以赴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建设,高标准编制片区产业规划,完成西区、北区控规编制和城市设计,推动东区土地收储和产业地块出让,加快优质产业导入,力争全年新出让地块11个、新开工项目4个。加快优化天河智慧城管理体制,高标准完成天河智慧城核心区控规调整,加快网易城规划建设,提速推进27个重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力争新开工项目19个、完工5个。高质量完成沙河片区城市设计和控规编制,全面推动沙河片区城市更新、文化振兴、产业活化。

  2.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抢抓广州“三大产业带”建设机遇,以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为引领,以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引擎为主攻方向,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力争新增“四上”企业1000家、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6家。提升金融业发展能级,充分发挥广州期货交易所资源配置功能,针对性布局期货产业,推动澳门国际银行落户广州国际金融城,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示范区,力争新增持牌金融机构5家。做大做强数字产业,全面推进软件业发展五年规划,加快推动广州软件谷“一园两区”规划建设,力争新增规上软件业企业超100家。推动商务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会计、咨询、法律等领域国际知名企业在我区设立法人机构,力争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业企业突破600家,营业收入超500亿元。推动传统商贸业提质升级,加大平台型电商和供应链企业的引育力度,持续推进专业批发市场转型,推动沃尔玛山姆会员店、信达金茂、合生骏景等项目加快建设。

  3.推动传统产业赋能升级。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场景应用,培育壮大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创意。推动“数字+文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电子竞技产业,加快省新形态网络游戏协审中心落地,引进一批知名电竞企业、俱乐部和大型电竞赛事落户天河。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工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聚焦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都市消费工业等重点细分领域补链强链,大力引进研发、销售、结算型工业总部企业。优化提升生活服务业,引导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家政等新业态发展,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发挥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打造城市农业公园。

  (三)聚焦拓需求促流通,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1.积极拓展消费空间。优化商圈经济,全面落实天河路商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积极推进商圈空间品质优化美化,推动商圈业态转型升级。集聚优质消费资源,积极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时尚经济、品牌经济,引进广州首店20家以上,创建离境退税示范街区,探索试点小额即买即退。推广新消费模式,发展“线上引流+直播带货”新模式,推动零售业数字化改造。加快文商旅融合发展,增加文化消费供给,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高水平举办广州国际购物节、广州美食节等特色品牌活动。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重点项目“攻城拔寨”行动,筛选一批支撑性引领性强、彰显度高的项目,坚持一年接着一年干,形成“竣工一批、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前期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全年推动131个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额249亿元以上、力争新开工项目30个以上。狠抓产业项目建设,力促广州T.I.T智慧园、城际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加大政府投资补民生短板,加强道路、排水、供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重点项目机制保障,加大审批部门、主管部门、业主单位、建设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强化投资要素保障,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进度走,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企业债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全年完成土地收储48公顷以上。

  3.提质畅通国际循环。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高水平推动天河中央商务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区建设。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对港澳开放,推动香港专业联盟、国际青年创客联盟等港澳机构在天河设立办事处。扩大穗港澳专业服务资格互认范围,探索允许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专业代理等专业人才,经备案后按规定范围提供服务。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加快自由贸易(FT)账户在科创类企业中的推广应用。

  (四)聚焦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1.深耕营商环境改革。全面落实市营商环境改革4.0要求,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优化提升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深化“一件事”主题服务、“一窗式”政策兑现、“一站式”公共服务改革举措。创新监管机制,构建和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新业态触发式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广市场轻微违法行为“双免”清单。持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承诺制信任审批,大力推广“信易贷”。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落实企业服务15条措施,推广服务专员制度,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2.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村改居”管理体制综合改革,深化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全覆盖,提高“三资”监管绩效。全力推动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落地见效,不断优化“大招商”工作格局,力争全年引进重点招商项目80个、投资规模300亿元以上。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完成企业整合重组和公司制改革,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城市维护管养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全领域、全流程工作体系。

  3.深入推进“双区”建设。主动融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区域融合发展。积极参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支持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在我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产业园区。高标准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充分发挥港澳青年之家总部、港澳青年支援中心作用,打造全国一流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加强与深圳兄弟城区的对接合作,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治理、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推动互促共进。

  (五)聚焦城市更新,加快提升城区功能品质。

  1.全力做好城市有机更新。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三年实施计划、五年行动方案和十年改造规划,加快组建天河区城市更新公司,完成冼村3期复建房建设,有序推进新塘新合、棠下新墟村民回迁工作,加快推进吉山改造,扎实做好新塘亿骏等项目前期工作。“储改结合”加大旧厂改造力度,完成27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核发老旧小区电梯加装规划许可100宗以上。协同推进“三园”转型和“三乱”整治,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37公顷、专业批发市场17个,拆除违法建设390万平方米以上。

  2.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科学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进一步提升交通承载能力,攻坚推进广州东站改扩建,加快推动高铁入城,推进云溪路快捷化改造等9个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健明六路、悦景路等11个项目开工,加快火炉山隧道、车陂路北延线工程等8个项目建设,力争广汕路龙洞立交、临江大道东延线等8个项目建成通车,争取地铁10号线、19号线、29号线纳入近期实施范围。畅通交通微循环,打通10个交通拥堵点,完成47条非沥青道路路面沥青摊铺。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完成白云山伍仙桥入口路径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珠江新城公共绿地景观提升和体育中心周边区域屋顶绿化,加快天河公园地铁站场复绿和景观提升,建设口袋公园14个。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建设美丽村居三年行动计划。

  3.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一盘棋”应急响应和“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处置救援能力建设,组建20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整治,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00个。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建立多元参与的国际社区治理机制,加快广粤国际社区、汇景国际社区试点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天河。

  4.提升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强化挥发性有机物达标管理,严控工地和道路扬尘,确保PM2.5浓度稳定在较好水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市考核要求。坚持系统观念,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牵引推动水安全补短板和水污染治理,全区建设碧道11.3公里,整体提升猎德涌生态碧道,推动珠江猎德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标准,猎德涌流域“排水单元达标”比例达85%,30条黑臭河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行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巩固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力争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倡导绿色、节能、低碳生活方式,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完成市下达年度能源和用水“双控”目标任务。

  (六)聚焦民生福祉,加快建设幸福天河。

  1.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牢牢兜住保就业底线,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等政策,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3万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帮扶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7000人以上。提质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区老人院运营管理服务及周边环境品质,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和居家适老化改造,实现街道颐康中心全覆盖。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体的关爱服务。

  2.深入建设文化强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建设,推动成立区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用好红色资源,加快推进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修缮工程。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广州乞巧文化节、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尚天河文化季等文化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海心沙音乐博物馆、广州科技图书馆、区档案馆、区新少年宫等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更新全民健身路径20条。

  3.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天河优教行动”,保持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以上,新完工幼儿园1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开办小学2所,确保3个新建和改扩建小学项目年内开工,八十九中新增北区年内完工,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一期、执信中学天河校区完成秋季首批招生,启动天河外国语学校智慧城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校区用地征拆,年内完成用地范围内高压架空线迁改。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规范化品质化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加快推动健康天河建设。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对重点地区来穗返穗人员实行闭环管理,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全面增强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能力。加快与中山六院共建三级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北院区年内挂牌运营。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改造优化沙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医养护融合示范点,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件:广州市天河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关闭
    手机版
    粤商通
    穗好办
    • 天河政府网
    • 广州天河发布微博
    • 广州天河发布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