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到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发,再到多方协同培养人才……3月7日,在广州市天河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现场,天河区人大代表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推动数字经济新发展
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更新发展为抓手,多维度破解堵点难点问题,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首选地。对此,天河区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表示“深感责任重大”。作为在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域内的高校,未来将如何协同联动就近转化体系,推动更多硬科技就地转化?麦均洪表示,将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牵引,不断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组建跨团队、跨学科、跨学院的科研队伍,深度参与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为助力天河区构建“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硬核力量。
天河区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副所长孙永明同样关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他指出,近年来广州能源研究所在海洋能、可燃冰、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并实现成果的快速转化,为区域发展和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他认为,加大人才工程、成果转化验证载体建设,必然能够推动天河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形成新的增长点,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天河区不仅是广州的经济强区,更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地。天河区人大代表、三七互娱集团高级副总裁程琳介绍,其所在公司一直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与内容创新双轮驱动,深化在广州、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助力天河打造“大湾区游戏产业引领区”,未来也将继续探索行业新动能,拓展跨界融合发展空间,与优秀企业共同为天河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数字技术赋能 共筑天河数字经济产业高地
2月召开的天河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今年天河将全力构建“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12”指全力打造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4个未来产业。软件与互联网正是其中一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这也是天河区人大代表、骏伯网络科技公司董事长李宇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他认为,软件与互联网行业的升级,需要政策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结合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他建议政府要进一步落实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创新活力。此外,他表示,要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效率与竞争力。同时,要发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的作用,推动数字经济领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天河区人大代表、太古汇(广州)发展有限公司外事副总监黄建军则从商业与数字创新融合的角度出发,建议政府强化“数字+商业”生态构建,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商业场景中的应用,鼓励传统服务业与数字技术企业合作,开发沉浸式消费体验和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完善数据安全与合规标准,营造安全可靠的商业环境。他认为,通过这些举措,天河区将形成“高端商业+数字创新”双轮驱动的产业高地,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
天河区人大代表、火烈鸟网络(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邓文慧则表示,建议政府持续优化政策支持,特别是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应用示范,鼓励企业在金融、教育、地理信息等关键领域进行创新。同时建议政府加大对AI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AI技术在软件产业中的深度应用。
产教融合协同发展 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人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5年将高标准开展新一轮省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动面向港澳青年的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落地试点。
暨南大学作为全国港澳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始终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据天河区人大代表、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孙彧介绍,该校打造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率先提出港澳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专项方案,创立全国首个面向港澳学生的“WE创港澳青年众创空间”及就业创业基地,构建众创空间、智慧课堂、科技创新训练营等系列实践平台,助力港澳青年共享国家发展红利。同时,学校与港澳高校在脑科学、环境等领域开展高水平科研合作,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此外,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成立在线开放课程、校友会、院士专家等联盟,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进港澳青年融合发展。
区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2025年将强化金融科技、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人才培育。2024年,人工智能(AI)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随之而来的,是AI人才的严重短缺。对此,天河区人大代表、小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梁国盛建议政府组织企业和高校,搭建企业深度参与的高校AI人才孵化机制。通过引入企业全程深度参与,以AI+创新应用大赛、AI产学研合作、AI人才实训基地、AI企业导师制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有效推进高校实战型AI人才的培育和引入,共同打造天河区高校AI人才培养的良性生态,助力天河区科技企业向AI+方向转型升级。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邓芳兰
通讯员 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