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市天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年3月19日在广州市天河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广州市天河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邹学仁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扛起天河担当,奋力推动“在十个领域争当先锋”,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活力,认真执行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社会民生稳步提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整体稳中有进,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积极应对内外部需求不足、预期偏弱等困难挑战,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实施“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38条”等系列政策,因时因势制定实施一系列稳增长具体举措,兑现各类惠企政策资金约14.4亿元,建立健全区领导对口联系服务企业、项目机制,成立7个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51.3亿元、增长5.1%,增速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2.7%、全市第一,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各区(县)前六。财税收入基本稳定,实现税收收入86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8亿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4672.9亿元,占GDP比重71.3%,占全市比重31.6%。金融优势持续巩固,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期货期权成功上市,新落户持牌金融机构21家,创历年新高。现代商贸业提质发展,成立天河区大宗商品供应链联盟,商品销售总额居全市前列。高端专业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广告业营业收入规模首次突破200亿元,数字广告、组织管理服务、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0.8%、33.2%、11.0%。数字经济能级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2.2%,占全市比重提升至37.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积蓄新动能,规模以上软件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新增软件业百亿级企业1家、十亿级企业5家,人工智能、信创软件加快发展,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6%、10.7%。现代都市工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工业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千亿引领、百亿支撑、未来接续的现代都市工业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深入推进。自主创新保持活力,连续3年排名工信部赛迪全国创新百强区榜单前三,在全国首创行政、仲裁、司法有机衔接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实现专利授权量1929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438件、数量全市第一、增长29.6%,20项专利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2项标准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科技企业创新活力迸发,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创历史新高,新增科技类企业2.7万家、占全市35.4%。企业创新成果丰硕,汇量等3家企业入选2023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极飞科技等3家企业入选胡润2023全球独角兽榜单,中望龙腾3D软件获评国产工业设计软件领域首个“中国版权金奖”,赛意信息谷神、亿迅科技天翼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举办2023广州国际创新节,湾区新药研究院(天河)、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分院等重大项目成功落地。
固定资产投资扩量提质。建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四级战斗队形,充分发挥区重大项目并联审批要素保障工作专班作用,145个区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3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8.9%,有力带动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3.8亿元、增长20%,增速全市第一、创近5年新高,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38.9%。重点平台建设加快,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和智谷片区建安投资分别增长53.2%、39.9%;工业投资、民间投资保持活跃,分别增长88.7%、42.2%,均居全市第一。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获批专项债券资金11.4亿元,老旧小区改造获中央及市补助资金5437万元,供应项目用地67.9公顷,增长20.4%。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加快建设。印发《天河区助力广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世界级地标商圈建设迈上新台阶,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全年商品销售总额突破万亿大关,客流量超8亿人次,均稳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持续做大做强“首店”经济、免税经济,新增国际品牌20个、广州首店74家,新增1家全国示范智慧商店,天河城百货等7家百货商店成为广州市首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商店、占全市七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2.8亿元,增长6.4%。
市场主体保持活跃。全区市场主体增长至72万户,增长8.3%;全年新设企业10.1万户,增长21.9%,占全市的27.3%,居全市第一,企业总数突破55万户。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梯度培育,印发实施《天河区实施市场主体梯度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新增“四上”企业1279家、数量全市第一,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引进500强投资项目12个。持续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开展新一轮总部企业认定。
(二)重大平台提质增效,产业空间持续拓展
天河中央商务区发展提质增效。天河中央商务区“四个出新出彩”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获评2023年福布斯中国商务中心区竞争力排行榜第三名。楼宇经济持续优化,粤海天地正式开业,搁置8年的哥弟总部大楼项目完成地上建筑清拆,珠江城大厦获得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2023年全球奖·十年奖,新增亿元税收楼宇2栋。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新增7家数字服务出口企业,完成数字服务出口额20.5亿美元、增长14.8%。启动天河中央商务区信用示范园区创建,建立信用楼宇示范标杆,配备信用管家。
广州国际金融城开发建设提速提效。起步区广州金控总部大楼、广州国际金融城交通枢纽等10个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封顶项目累计达15个,广州国际金融城综合管理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完工。汇金中心等2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竣工验收,越秀财富大厦等13个项目启动招商,新增产业面积超110万平方米。东区完成施工总平面布局及3宗国有土地收储,启动控规优化调整,新开工澳门国际银行等6个重点产业项目,广州·鹏瑞1号项目获得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2023年全球奖·未来奖。
天河智慧城和天河智谷片区加快起步成势。核心区控规调整持续深化,集中力量推进华观路、广汕路南“两带”开发建设,启动2112工园规划建设,天河智慧城综合管廊全线贯通,新出让地块5宗,新收储土地17.9公顷。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咏声、凡拓等2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趣炫总部等4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软件产业先导区,启动“中国软件名园”申报。新洽谈招商入库项目160个,签约项目58个,注册项目80个,协议投资总额258.8亿元。
(三)改革开放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改革扎实推进。聚焦一流市场环境、一流政务环境、一流法治环境、一流开放环境实施营商环境6.0改革,创新“四化”金融商事纠纷诉源治理等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建成大宗商品供应链联盟等2个案例入围2023年广州市营商环境改革十大最佳实践案例评选。投资竞争力持续增强,连续三年被工信部赛迪评为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前二,被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评为“2023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打造一流市场环境,全面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将1827户“四新经济”企业纳入“白名单”实施包容期监管和触发式监管,对193宗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予处罚。优化一流政务环境,创新政务服务便利化举措,企业登记注册、社保业务等720项高频事项实现在20个省87个地区“跨域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综合评分全市第一。提升一流法治环境,小额诉讼案件受理费每件降至10元,区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链条要素式审判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试点单位,获评市法治建设创新项目二等奖。做优一流开放环境,推动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实现外资企业登记服务前移、离岸全程电子化1日内办结。
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有力。印发实施《天河区2023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明确33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分级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印发《广州市天河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数字政府加快建设,上线区政务大数据平台,汇集数据15亿条,打造全区人口、市场主体基础数据库;建成“政企+”综合服务平台,集聚2033条惠企政策。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信用天河”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信用信息“码”上查、企业服务“码”上用、经营行为“码”上管,持续深化“信用+金融+创新”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信易贷”累计促成融资授信384.4亿元、贷款272.9亿元。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启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国企参与天河智慧城等重大平台项目开发建设。
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实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率先在全省开展涉税事项“湾区通办”服务示范区建设,新设立港澳企业634户、居全市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天河)理财资管中心集聚资管类金融机构近450家、占全市42%。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投资环境推介等方面深化合作。高质量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新引进优质项目68个,港澳项目占比90%。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与数字经济仲裁中心启动运营,引入亚太经合组织跨境商事争议在线解决平台(APEC—ODR平台),累计处置案件标的超20亿元,全区累计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律师76人,占全市77.5%。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获批成为全省首批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与考学校”。对外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商品进出口总值660.2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589家、增长65.7%,实际利用外资25.9亿元。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取得实效,成功推动7家企业和1个项目入选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酷狗音乐等4家企业入选广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十大企业实践案例。
(四)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持续深化,综合城市功能有力提升
“百千万工程”建设开局良好。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高位构建工程指挥体系和工作推进体系。加快城中村更新改造,压茬推进城中村改造7个已批在建项目和9个前期谋划项目,完成城市更新投资274.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深入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打造“一强五创新、猎德人家美”等“村改居”社区治理品牌。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1+4+6”系列方案,向“村改居”社区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或书记(主任)助理,组建网格党组织971个。深化与帮扶协作地区开展产业、消费、民生等全方位合作,联合举办广宁—天河投资环境推介会,现场签约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19.7亿元。
城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优化城区规划和功能布局,高标准编制天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谋划面向2049城区战略展望和发展思路,推动天河由“沿江发展”走向“纵深织网”。交通网络持续优化,车陂南隧道、水荫四横路、广园快速路黄村立交桥大中修改造工程3个项目建成通车,车陂路北延线、火炉山隧道、机场第二高速、健明六路等51个项目加快推进。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增设非机动车道36.3公里,完成3处港湾式公交站改造和5个交通拥堵点治理。广州东站年到发旅客数创历史新高,开通穗港高铁,广州东站至新塘站五六线工程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完成鸿运伟诚小区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家庭1831户、约0.57万人,更新改造燃气老化管道16公里。新基建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6.4兆瓦,新建充(换)电桩623个,5G基站1130座,光储充一体站2座。
城市治理水平有效提升。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打造“综治中心+综合网格+最小应急单元+智能化”模式,前进街道综治中心成为省、市示范点,累计建成城中村最小应急单元553个。完成市域社会治理试点省级验收,打造全市首家来穗服务区级示范中心项目,荣获广州市市域社会治理十大创新项目奖。持续推进城区治理,治理违法建设196.5万平方米,完成5个专业批发市场业态升级和整治提升。平安天河建设扎实有力,案件类110警情同比下降16.5%,连续九年在平安广州建设考评中获评“优秀”等次,获颁平安广东建设全省唯一“二星平安鼎”。实施“厕所革命”提升计划,新建、改建公厕16座。持续做好环卫保洁、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工作,打造6条环境卫生示范街和3条样本街,建成星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65个,全区资源回收利用率达42%。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成10个类型共计282个“无废细胞”,完成首轮“无废细胞”类型全覆盖建设,数量居全市首位。
(五)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民生福祉稳步提升
绿美天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力支持华南国家植物园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引进超3000种新植物,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启动建设,全市首例大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异地替代修复在华南国家植物园顺利实施,建成全市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修复科普示范基地。统筹推进四级公园体系建设,实施火炉山森林公园周边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建设环“火龙凤”健康翠环30公里,建成口袋公园5个,新建碧道7.2公里、森林步道5.2公里,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66亩,完成森林质量优化提升115亩,完成猎德涌北片示范区3.7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节能降碳取得实效,中建四局科创大厦获评全国首例超高层近零能耗建筑设计认证,猎德净水厂等5个项目入选全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数量占全市71%,创建绿色商场2个、绿色学校5个。
保卫碧水蓝天取得新成效。持续深化水污染防治,全区30条河涌保持不黑不臭、“长制久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数改善幅度全市第一,13条一级支流水质全面达标,其中7条达到Ⅲ类水标准;完成9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验收评定,完成5平方公里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9.3%、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PM2.5、PM10污染物指标稳定达标,建成覆盖全区21条街道的“一街一站”空气质量监测体系。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落细落实稳就业举措,新增就业约8.8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7522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25人,为4092名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2576.6万元。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补助资金4554万元,发放失业金4.8亿元。建成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盟基地,发放退役军人优待证9700张。强化住房保障,新筹保障性租赁住房约一万套,盘活市场房源改造人才公寓94套。养老事业扎实推进,天河区老人院获评“广东省五星级养老机构”,累计建成社区颐康服务站超200个,实现社区全覆盖,天河南街颐康中心、长兴街颐康中心获评“广东省四星级养老机构”,天园街翠湖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获评全国最美爱心驿站。
教育医疗事业取得新进步。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开办5所优质公办幼儿园、2所小学新校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3所学校加扩建工程,增加公办学位超7300个。华南师大附中初中部、天河外国语学校智慧城校区、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校区、区少年宫新校区开工建设,广州中学凤凰校区加扩建工程(二期)正在施工招标。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天河院区正式启用,全区三甲医院总数达9家;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广东省骨科研究院(长兴院区)南侧大楼开工建设,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提质扩容,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立湾区元宇宙数字艺术研究创新基地,成功举办第六届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第四届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年会、2023中国数字文娱行业大会、2023天河龙舟文化季、2023广州乞巧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打造“国际垂直马拉松赛广州系列赛”等精品体育赛事,全民健身赛事参与超10万人次。举办文化惠民活动7219场次,服务群众总计4015万人次。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39场,居全市首位。广州粤剧院新址开馆运营,新增一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天河湿地文化角获评“国家级最美乡村文化空间”,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等3个项目获评全省首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示范点。
虽然我区经济发展持续恢复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还不够牢固。部分企业受国内外需求不足影响仍面临经营困难,重大项目储备度、成熟度还要加强。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仍需持续发力,第二产业比重偏低,科技资源与产业创新成效之间存在落差,科技创新未能最大化引领带动产业升级。三是营商环境与国际一流还有差距,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仍需久久为功。四是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仍需持续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优质民生资源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城市治理还有薄弱环节,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领域风险不容松懈。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天河转型发展、竞位争先的突围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细化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和区委“在十个领域争当先锋”工作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更大贡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州实践中勇当尖兵。
根据以上思路,与我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相衔接,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提出我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并编制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其中,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超7000亿元、增速不低于6%,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一)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与港交所联动发展,支持上市更多新品种,建设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引育一批金融科技龙头企业,推动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300家左右。推动现代商贸业扩量提质,持续优化贸易品类结构,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进培育一批零售业龙头企业和跨境电商、直播电商新业态,持续抓好大型商场商户“个转企”“小升规”,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200亿元、网络零售额增长15%以上。推动高端专业服务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迈进,加强在灵活用工等新业态领域的制度、政策探索,进一步丰富人力资源产业链条;大力培育研究试验、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龙头企业总部项目落地;做大做强数字广告,力争广告业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不断加强管理咨询、财务咨询、信息技术咨询等垂直领域和消费、通信等专业领域的咨询服务集聚优势;提质发展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天河高端片区,深化打造高端法律服务聚集新高地。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加强餐饮、养老、医疗、托育、家政、物业等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塑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优势,做精做优数字文创领域,不断释放游戏产业经济、文化与科技新价值,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信创软件、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力争三大细分领域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推动中望龙腾总部大楼等重点项目加快建成投产。以能源供应、都市消费工业、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工业,加快推进2112工园建设,完成工业产业区块修正及控规优化,力争完成土地收储3宗,招商出让2宗,积极推动高技术、高附加值制造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入园上楼”发展。加快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出台专项政策措施,前瞻布局发展“大模型+”、低空经济、银发经济等细分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强化创新策源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布局,大力支持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省分院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广东分中心建设,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天河优创”计划,力争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独角兽企业10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0家。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常态化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开展技术供需对接,发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等创新平台作用,探索盘活国企、高校科研院所和村集体低效闲置物业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探索建立“政府补贴+科技保险+银行融资”机制,鼓励保险公司扩大科技保险研发推广,推动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企业融资力度。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建设,加快建设天河区知识产权侵权检测技术中心,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落细落实“广聚英才”人才工程,印发实施新一轮重点人才激励办法,编制天河区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全年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约800名。
(二)着力拓内需扩外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持续扩大消费潜能。高水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打造天河路—珠江新城世界级时尚地标商圈,加快天河路商圈环境品质提升,建设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加快建设金融城商圈,推动鹏瑞金融城、合生骏景北商业地块、君超中心、金融城广场等项目早建成、早运营。大力发展新型消费,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新消费品牌,吸引国际一线品牌落地设店,力争全年引进广州及以上级别首店40家。大力发展健康消费,推动高端医疗美容、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疗发展,培育银发经济等新消费增长点。创新推动夜间消费,依托大型商贸载体开展极具特色的夜间消费活动,打造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2个。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优化消费环境,重点围绕汽车、百货、餐饮、家居家电等领域谋划和实施促消费措施,办好2024广州国际购物节、国际美食节、天河汽车消费节等重点活动,全年统筹开展促消费活动300场以上。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落实区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全力推动总投资超6600亿元的165个重大项目建设以及重点企业投资,推动38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830亿元、增长18%以上。持续优化民间投资环境,落实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向民间资本推介一批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优质项目,储备推进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培育发展新动能。强化项目资金要素保障,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抢抓广州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机遇,出台我区落实方案,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政策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高水平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依托天河出海联盟、“出海学院”等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文化贸易产业链各环节资源,建立多维度、全方位的文化贸易服务体系,助力文化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推动文化服务出口稳步发展。深入推进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推动更多数字服务企业落户集聚,力争实现数字服务出口额超22亿美元。推动利用外资企稳回升,用好用足市“外资二十条”等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6亿元。
(三)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持续深化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优化港澳投资商事注册服务,进一步推动“穗澳通”“穗港通”,推动更多医疗机构纳入“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名单,积极争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和居住证相互关联、拓展职业资格认可范围等政策事项加快在我区落地。深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推进港澳社区建设,有序拓展粤港澳学校姊妹结对,积极推动提升港澳居民子女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便利度。擦亮港澳青年双创服务品牌,推进新一轮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省区合作共建,大力招引具有港澳属性、突出港澳元素的优质项目入驻,提升港澳青年之家总部基地服务水平,推动香港离岸孵化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太平金融大厦、澳门国际银行等港澳投资项目建设。高标准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天河)理财资管服务中心,聚力引培一批高端私人理财和定制化资管服务机构。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与数字经济仲裁中心作用,用好亚太经合组织跨境商事争议在线解决平台,打造数字仲裁高地。
建设“产业友好型”营商环境。推出新一轮“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修订出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持政策,梳理形成国家、省、市、区政策集成 “大礼包”,持续优化“政企+”综合服务平台和政策兑现服务平台,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进一步提高惠企政策精准性、知晓度、落地率。完善企业诉求“直达快办”闭环,做到企业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推进政务服务全域便利化,新推出不少于200项高频事项线下“全市通办”,推动更多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深化“信用+金融+创新”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在监管审批、公共服务、融资贷款等领域持续打造并丰富“信易+”守信激励应用场景,推动“信用楼宇”“信用园区”建设,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市场自律、商户自治”的天河路诚信商圈品牌。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规划,制定实施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谋划推动一批更具针对性的改革举措,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及时研判民营经济运行状况,建立民营企业应急援助机制,细化落实“民营经济20条”,制定亲清政商关系“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实施新业态、新行业包容审慎监管,支持平台企业有序健康发展,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优良环境。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成区属国企下属企业整合重组,组建天河产业母基金和并购基金,盘活存量物业建设专业楼宇及园区,推动区属国企广泛参与城市建设、产业投资。深化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力争实现“交地即开工”。
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招引培育。聚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能级、引领未来行业发展,开展链主招商、市场招商、以商引商,积极争取更多头部企业、高精尖产业项目落地,攻坚推进金融城起步区剩余8宗产业地块出让,力争全年新引进百亿级项目3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落实市总部经济政策,出台天河区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具体举措,建立总部企业培育储备库,支持更多企业提升发展能级。大抓市场主体梯度培育,出台“个转企、小升规”支持政策,建立完善培育企业库,力争新增市场主体10万家、上市企业3家,“四上”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
(四)着力推进重大平台建设,拓展优化发展空间
全力推动天河中央商务区“四个出新出彩”示范区建设。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为重点,打造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范例。提升城市综合功能,高标准开展广州新中轴线(天河区段)品质提升,市区合力推动马场地块更新改造,力争SKP项目及早落地开工,加快盘活中水广场,提速推进哥弟总部、合景悠活等项目建设,力促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天河院区(珠江新城)完工。提升文化综合实力,推动演艺市场繁荣发展,继续办好广州国际灯光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加快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维修改造等项目建设。提升现代服务业承载力,做强楼宇经济,推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大湾区总部等新建成投产楼宇招商项目加快落地,全力完成存量楼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10栋,力争新增亿元税收楼宇2栋。
全力推动广州国际金融城开发建设提速。以项目制、专班制统筹推进规划设计、土地收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加快完成东区控规优化调整和北区城市设计及控规编制,提速推进西区城市设计及控规编制。全力加快东区、西区、北区土地储备工作,加快编制西区和北区土地收储实施方案和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加快推动东区剩余2宗地块收储。加快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州金控总部大楼等27个在建产业项目,力争广州农行大厦等3个产业项目封顶、中国人寿总部大楼等5个产业项目竣工。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建设,加快春融路等9个路口电塔及市政管线的迁改,加快东区创金路、横一路及周边道路工程、交通市政综合工程、纵十四路及周边道路工程开工建设,力争一季度起步区临江大道、花城大道和方城内规划道路具备通车条件;推动东区集中冷站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广州国际金融城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政企合力加大建成楼宇招商引资和产业导入力度,精细做好项目投产、企业入驻服务保障。推动起步区商业配套氛围提升,积极导入餐饮、商超、康体、文娱等业态,打造岭南风情街。
全力推动天河智慧城和天河智谷片区建设。深入推进天河智谷片区与智慧城核心区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统筹推进“两带两片”开发建设,力争启动先行片区征拆。全力攻坚岑村机场净空整治、高压架空线下地迁改等重点任务,盘活区域土地资源,高效释放平台高质量发展空间。聚焦打造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态园等专业园区,加快推进小鹏科技园等22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品高大厦等3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积极推进重点地块招商出让。全力推动天河软件园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力争天河软件园全年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800亿元。
全力推动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建设。锚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定位,坚持市、区、高校科研院所联动,加快推进环五山创新策源区软硬件优化提升。市区合力加快规划编制,周密做好城中村改造各项工作。优化提升区域承载力,引导高校院所自主更新改造,点线面结合推进五山路、东莞庄路片区交通优化,提升交通联通能力。
全力推动沙河片区、龙洞凤凰片区更新改造。发挥市区两级领导小组作用,推动沙河片区开发建设,准确把握片区规划理念,坚持分区施策、分步实施,有力有序推动片区产业升级、文化振兴、交通优化、环境提升、空间提质,将沙河片区打造为城市文化新名片。谋划推进龙洞凤凰片区更新改造,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利用政府储备土地优化教育用地布局,着力发展现代都市工业、生命健康产业,打造天河北部绿美门户、高品质居住社区。
(五)着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强城区规划建设治理
积极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健全专班工作机制,落实《广州市城中村产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突出产业导向,压茬推进城中村改造7个已批在建项目和9个前期谋划项目,推动冼村旧村改造完成动迁收尾,凌塘新村、柯木塱村(广汕路以南)片区、吉山村等3个城中村启动拆迁,金融城东区前进村改造开工建设,金融城北区棠下村以及天河智谷棠东村、大观村等城中村加快开展前期工作。推进棠下村、岑村、长湴村等村留用地规划用地手续办理,坚持“一村一方案”,切实保障村集体合法权益。继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16个,完工6个,统筹推进成片连片加装电梯试点工作。
巩固提升城区综合承载力。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市区合力加快推进广州东站升级改造和广州东站至新塘站五六线建设,全力服务推进广佛环线、穗莞深城际铁路和地铁11号线、13号线二期、18号线等轨道交通天河段建设,建成金融城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进一步完善东部、北部地区主骨架路网结构,加快推进健明六路、悦景路、车陂路北延线、火炉山隧道等51个道路交通项目建设。持续优化交通微循环,推进主次干道非机动车道改造,完成5个交通拥堵点整治。聚焦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这件大事,深入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及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全运会场馆周边区域及重大发展平台,推进重点道路、建筑立面、区界门户、高快速路出入口、桥隧空间、绿化节点等提升项目11个。持续推动花城社区“绣花”行动,培育提升3个“蝶变”社区。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健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高效加快建设区级综治中心,扎实推进街道综治中心提档升级,实现“一个中心管平安”。成立天河区调解协会,深化“庭所共建”“检调对接”等多元解纷机制的推广运用,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扎实有效推进城区治理,严管严控城中村违法建设,持续抓好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坚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河。
深入推进“公园城区·绿美天河”建设。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编制绿美天河专项规划,全力支持华南国家植物园和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设,谋划打造华南国家植物园火炉山城园融合示范区,构建“火龙凤”三山环翠,启动马鞍山公园和燕岭公园规划建设,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85亩。持续完善四级公园体系,积极推进完成第二批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建设,新建口袋公园5个、城市绿地327亩,加强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深化无废城区建设,打造超100个“无废细胞”。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打造一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商场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加快布局区域综合能源项目,编制马场片区综合能源专项规划,推动金融城起步区综合能源项目达产投运,加快金融城东区综合能源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动中型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和居住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巩固提升移动源污染防治、餐饮业油烟整治等工作成效,落实扬尘污染防治“6个100%”要求,确保空气质量稳居中心城区前列。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建设植物园涌、车陂涌(植物园段)等碧道7.8公里,治理4处城市内涝点,全区全部30条河涌保持不黑不臭、“长制久清”,新建海绵城市3.1平方公里,力争在全市率先基本完成排水单元达标建设。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安全利用,筑牢土壤、地下水安全防护墙。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持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落实助企稳岗稳就业政策,提供针对高校毕业生、其他青年群体、大龄失业人员、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保障,开发都市白领就业岗位超1万个,新建“就业驿站”23个,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5万人以上,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800人以上。持续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社会救助服务“共助空间”。加强住房保障,完成沙东人才公寓升级改造,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巩固提升颐康中心、颐康服务站建设,健全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打造长者饭堂示范点2个,建设认知障碍(失智老人)照护床位200张以上。加强普惠托育机构建设,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全市首家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推动教育医疗资源均衡优质发展。加快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实施普通高中学位攻坚计划和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校区、天河外国语学校智慧城校区、广州中学凤凰校区加扩建工程(二期)等项目建设,新开办2所公办中小学,全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超3600个。深入实施健康天河战略,加快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广东省骨科研究院(长兴院区)等重大医疗项目建设,加快区属公立医院等医疗卫生资源扩容提质,实施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推进新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
持续增强文化软实力。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化“德润天河”品牌建设,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持续提高广州户外艺术季、尚天河文化季、天河龙舟文化季、广州乞巧文化节等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推动更多高品质文化活动落地。打造“音乐之都”“演艺之城”,鼓励社会力量创作原创音乐、电视节目,用好天河区位优势举办艺术节展、演出活动,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广州科技图书馆、区图书馆、区少年宫新校区等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支持华南国家植物园、海心沙(广州塔)片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时尚天河”,推进花城广场—临江带状公园—天德广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优化提升广州新中轴“最精华段”,助力广州塑造旅游城市品牌。